福鼎新聞網訊(蔡麗軍)眼下,正是福鼎“閩粵東族”大黃魚魚苗放養的黃金季節,在福鼎沙埕鎮的大小育苗場內,每天前來采購魚苗的養殖戶絡繹不絕。
在福建盛源水產專業合作社大黃魚種場里,一尾尾2至3厘米長的“閩粵東族”大黃魚魚苗起捕,準備運往霞浦和浙江石浦。魚種場負責人告訴記者,農歷二月是魚苗放養的最好季節,目前每天有200萬尾的魚苗從種場運出,光魚種銷售上他就創收近幾十萬元。
“一年苗量差不多達到5000多萬尾到6000多萬尾,基本上都是供應到外地,一部分銷往我們福鼎海域和閩東海域,還有一部分銷往浙江舟山石浦一帶。”福建盛源水產專業合作社副社長陳玉棟說道。
為豐富魚苗品種、提高魚苗孵化能力,去年,福建盛源水產專業合作社對苗種繁育養殖場產卵池、孵化池和室內溫控式雙環道孵化池進行擴建改造,養殖產量比往年提高了15%。而且,在魚苗孵化的關鍵時期,福鼎市水產技術推廣站技術骨干緊抓產卵和孵化等環節,在親本培育、水質調控和病蟲害防治上加強指導,有效克服了水溫低、水體溶氧低等不利因素,魚苗繁育量迅速增長。
由于魚苗的生產能力強、產量高、成魚肉質好,受到各地漁農歡迎,也帶動當地漁民就地就近就業。“培育出來的魚苗,條形和長勢都非常好,我們準備再培育一些新的岱衢族產品,也是黃瓜魚苗種類。”福建盛源水產專業合作社社長鄭順利告訴記者,“漁民在育苗場打工年固定工資一年有7萬多,還有技術分紅,一年十幾萬沒問題,收入比較客觀。”
據悉,福鼎市沙埕鎮是大黃魚育苗重鎮,海域水質通透性強、養殖區域水體大、天然餌料豐富,是大黃魚的絕佳棲息地,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,當地漁民就充分利用育苗場位于沙埕港的地理優勢,自發設立育苗室,在水產站技術人員指導下,從事“閩粵東族”大黃魚養殖、繁殖與保種,每年都有4億多尾大黃魚魚苗銷往閩浙兩地,年交易額近2億元,已成為本地水產養殖業的季節性支柱項目。